用真情踐行初心使命,不負韶華育桃李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王奇事跡材料
王奇,男,中共黨員,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輔導員。作為援疆教師,他建章立制,為當地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隊伍,援疆事跡被江蘇援疆伊犁官微、交匯點等媒體報道。他組織開展的“關愛地球從我做起”主題黨日活動入選常州市《百件實事 百項活動匯編》。自從事輔導員工作至今已主持省廳級課題3項,參與省市級課題多項,公開發表論文9篇,獲得江蘇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入圍獎、優秀援疆教師等校級以上榮譽40余項。
一、不負韶華,助力邊疆教育發展
女兒剛滿10歲,身為家里頂梁柱的王奇在接到組織的任務后毅然決然地踏上了援疆之路。為了更好地了解學情,他在全院學生中開展調研。在對6265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了標準化管理模式下班主任與教官協同育人機制。他為全院300余位班主任作了“用心工作,用愛育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實現人生價值”主題講座。班主任普遍反映經過研討和學習后,班級管理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了,與學生交流也有了更多的方式方法,班級管理成效顯著。
為增進民族團結,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王奇組織學生開展弘揚抗“疫”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愛我的祖國等主題征文,一批學生受抗“疫”精神感召,紛紛加入抗“疫”隊伍,用實際行動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王奇與學院骨干教師結對子,無私助力青年教師的培養,為當地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隊伍。王奇經常請學生吃飯、聊天,及時鼓勵學生做有意義的事,學生有了問題和想法都愿意和他交流,許多問題在聊天中得到解決,在平常而又暖心的交流中,民族團結的紐帶更加堅韌和堅固。
除了與結對學生進行點對點的關心關愛以外,王奇還連點成線、以點帶面地為整個學院的學生做了許多開拓性工作。他為全院5000余名新生作了《職業生涯規劃》專題講座。通過講座,學生們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學習有了具體目標。班主任都說,孩子們現在心里有愛,眼中有光,感覺一下子長大了!
二、創新工作模式,提高育人實效
(一)倡導“五層五式”黨支部學習工作法。
對普通學生采取問題式學習法,通過新生入學教育、主題班會等活動解決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對入黨積極分子采取主動式學習法,通過主題團日、分黨校等活動讓入黨積極分子進一步了解黨的知識及要求;對黨員發展對象采取互動式學習法,通過挖掘、學習身邊的榜樣,讓黨員發展對象在學習身邊榜樣的同時提升自我;對預備黨員采取實踐式學習法,通過黨員示范崗、社會志愿服務等平臺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對正式黨員采取研究式學習法,發動黨員梳理學習、實習中的突出問題,形成可行性方案并推廣,提高黨員的綜合能力。
(二)構建“三雙四共五對接”培養模式
“三雙”即學校與企業雙主體共同育人、學生與學徒雙重身份學習、企業與學校雙導師培養,“四共”即專業共建、導師共聘、資源共享、結果共評,“五對接”即“學校與企業對接、企業與學生對接、教師與師傅對接、課程與崗位對接、考核與就業對接”。項目實施惠及學生2000余人,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就業率連續98%以上,86%以上學生就職于行業知名企業,相關事跡被中國城市網報道。
(三)善用新媒體,傳播正能量
為緩解學院學生就業和頂崗實習壓力,王奇走進抖音直播間,化身“主播”,為即將實習和就業的學生推薦優質崗位、解答就業困惑,“尋優企、帶優崗”,助力大家找到心儀工作。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王奇通過抖音公眾號組織開展輔導員說節氣等活動。
(四)倡導班級活動“多而活”
為了增加班級凝聚力,他要求同學們每兩周開展一次活動,活動由宿舍同學自主承辦。年底,班委會把他們全年開展的活動匯編成畫冊分發到宿舍。這樣,時間久了,學生的興趣廣了、班級的凝聚力強了,學生也在活動中得到了較好鍛煉。
狠抓學風建設是王奇工作中的重點內容。他以教風促學風,以服務育學風,以榜樣帶學風,以活動潤學風,要求學生填寫成長周志,注重與專業老師協同育人,對于學習困難的同學,成立一對一幫扶小組,通過系列活動強化學生養成教育。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王奇所帶班級每年都被評為校“六無”文明班級,其中3個班級被評為江蘇省先進班集體,1個團支部被評為江蘇省活力團支部。所帶學生何睿杰先后被評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獎。所帶學生曹浩被評為江蘇技能狀元,獲“江蘇工匠”稱號。一個個優秀學生成了王奇最大的驕傲!
三、講好中國故事,引導留學生“知華、愛華”
留學生班漢語基礎不好,為了讓他們盡快掌握漢語并適應中國生活,王奇為每個留學生找了一名中國小伙伴,在提升漢語水平的同時也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每逢中國傳統節日,王奇都會向留學生介紹節日的由來及習俗,有時還會組織他們包粽子、品美食、秀廚藝、用中文講好中國故事等,讓留學生在學習和活動中感悟中國文化,增強對中國的認同感。2021年畢業后,他們大部分選擇了在當地的中資企業上班,中國已經成為了他們無法割舍的第二故鄉。